您的位置:汉字大全 > 古诗词 > 诗词分类 > 说理

关于“说理”的诗词

唐代:李白

衡岳有阐士,五峰秀真骨。

见君万里心,海水照秋月。

大臣南溟去,问道皆请谒。

洒以甘露言,清凉润肌发。

明湖落天镜,香阁凌银阙。

登眺餐惠风,新花期启发。

唐代:孟郊

不饮浊水澜,空滞此汴河。

坐见绕岸水,尽为还海波。

四时不在家,弊服断线多。

远客独憔悴,春英落婆娑。

汴水饶曲流,野桑无直柯。

但为君子心,叹息终靡他。

唐代:苏拯

秋风雁又归,边信一何早。

揽衣出门望,落叶满长道。

一从秉箕帚,十载孤怀抱。

可堪日日醉宠荣,不说思君令人老。

唐代:李白

日出东方隈,似从地底来。

历天又复入西海,六龙所舍安在哉?

其始与终古不息,人非元气,安得与之久徘徊?

草不谢荣于春风,木不怨落于秋天。

谁挥鞭策驱四运?万物兴歇皆自然。

羲和!羲和!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?

鲁阳何德,驻景挥戈?

逆道违天,矫诬实多。

吾将囊括大块,浩然与溟涬同科!

唐代:韩愈

愈与李贺书,劝贺举进士。

贺举进士有名,与贺争名者毁之,曰贺父名晋肃,贺不举进士为是,劝之举者为非。

听者不察也,和而唱之,同然一辞。

皇甫湜曰:“若不明白,子与贺且得罪。

”愈曰:“然。

”律曰:“二名不偏讳。

”释之者曰:“谓若言‘征’不称‘在’,言‘在’不称‘征’是也。

”律曰:“不讳嫌名。

”释之者曰:“谓若‘禹’与‘雨’、‘丘’与‘蓲’之类是也。

”今贺父名晋肃,贺举进士,为犯二名律乎?为犯嫌名律乎?父名晋肃,子不得举进士,若父名仁,子不得为人乎?夫讳始于何时?作法制以教天下者,非周公孔子欤?周公作诗不讳,孔子不偏讳二名,《春秋》不讥不讳嫌名,康王钊之孙,实为昭王。

曾参之父名晳,曾子不讳昔。

周之时有骐期,汉之时有杜度,此其子宜如何讳?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?将不讳其嫌者乎?汉讳武帝名彻为通,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;讳吕后名雉为野鸡,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。

今上章及诏,不闻讳浒、势、秉、机也。

惟宦官宫妾,乃不敢言谕及机,以为触犯。

士君子言语行事,宜何所法守也?今考之于经,质之于律,稽之以国家之典,贺举进士为可邪?为不可邪?凡事父母,得如曾参,可以无讥矣;作人得如周公孔子,亦可以止矣。

今世之士,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,而讳亲之名,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,亦见其惑也。

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,胜周公孔子曾参,乃比于宦者宫妾,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,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?

诗词主题

名句推荐

Copyright © 2022-2024 汉字大全www.hanzidaqua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