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汉字大全 > 组词大全 > 虏字组词大全

虏字组词大全,虏字成语

虏字的常见组词有: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、字的位置、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。

虏字相关信息

  • 拼音
  • 部首
  • 总笔画8画
  • 汉字编码统一码:864F,五笔:HALV|HEE,仓颉:YPKS,郑码:IHYM,四角:21227

虏lǔㄌㄨˇ 俘获:~获。俘~。(a.打仗时捉住敌人;b.打仗时捉住的敌人)。 俘获的人。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。

含有虏的词语和解释

词语拼音/解释
虏官 虏官 lǔ guān 虏官(虏官) 古时 蜀 人对北人仕 蜀 者的贬称。 宋 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九:“ 晁子止 为 三荣 守,民有讼 资官县 尉者,曰:‘县尉虏官,不通民情。’ 子止 为穷治之,果负寃。民既得直,拜谢而去。 子止 笑谕之曰:‘我亦虏官也,汝勿谓虏官不通民情。’闻者皆笑。”参见“ 虏子 ”。
虏廷 虏廷 虏廷,是汉语词汇,拼音是lǔ tíng,亦作“ 虏庭 ”。是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。
仆虏 仆虏 pu lǔ 仆虏(仆虏) 奴仆。古以俘虏为家奴,故亦谓奴仆为仆虏。《列子·周穆王》:“吾昼为仆虏,苦则苦矣;夜为人君,其乐无比。” 汉 刘向 《说苑·尊贤》:“任庖人钓屠,与仇仇仆虏,非阿之也。” 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审举》:“兵兴之世,武贵文寝,俗人视儒士如仆虏,见经诰如芥壤者,何哉?由于声名背乎此也。”
民虏 民虏 注释 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献车马者执策绥,献甲者执胄,献杖者执末,献民虏者操右袂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民虏,谓征伐所获彼民,以为外虏,故云民虏也。”
虏掠 虏掠 虏掠,汉语词汇。 拼音:lǔ lüě 释义:抢劫,掠夺。 出处:1,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独有刘将军所到不虏掠。” 2,《旧唐书·窦建德传》:“承间出而虏掠,足以自资。”也作“虏略”。
边虏 边虏 边虏 拼音: biān lǔ 1.与敌人相邻近。《南齐书·萧昭胄传》:“以封境边虏, 永元 元年,改封 巴陵王 。” 2.边寇;边敌。 明 叶盛 《水东日记·开平王祠》:“或传边虏尝目 昌平 为 杨王 。”
守虏 见"守钱虏"。
戎虏 戎虏 戎虏是一个汉语词语, 拼音是 róng lǔ, 意思是古时对西方或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。
收虏 收虏 收虏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为shōu lǔ,基本意思是收捕俘虏。
驱虏 见“驱掳 ”。
白虏 白虏 白虏,东晋 时 秦 人对 鲜卑 的蔑称。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下》:“ 坚 大怒曰:‘吾不用 王景略 ( 王猛 )、 阳平公 ( 苻融 )之言,使白虏敢至於此。’”
迁虏 迁虏 迁虏,汉语词汇,拼音是qiān lǔ,指被强制迁居的战败国人民。
虏庭 虏庭 虏庭亦作“ 虏廷 ”。古时对少数民族所建政权的贬称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雷震虎步,并集虏廷。” 晋 刘琨 《劝进表》:“主上幽劫,复沉虏庭。”《旧唐书·张濬传》:“俾拥旄乘驿之使,囚在虏庭;勤王奉国之军,怀归本土。” 邹鲁 《山西光复》:“ 陆钟琦 既死, 清 廷派 吴禄贞 为 山西 巡抚, 山西 党人闻之喜,谋一举而倾覆虏庭。”
财虏 财产和奴仆。
亡国虏 亡国虏 wáng guó lǔ 亡国虏(亡国虏) 因国破而逃亡的人。 明 张凤翼 《红拂记·侠女私奔》:“我是个公门将佐,休猜做亡国虏。”
虏使 虏使 lǔ shǐ ㄌㄨˇ ㄕㄧˇ,虏使(虏使),谓当作奴隶役使之,出自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
索头虏 索头虏 索头虏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suǒ tóu lǔ,是指 南北朝 时 南朝 对北方民族的蔑称。
寇虏 寇虏 词语解释 盗贼;敌人。《墨子·号令》:“诸取当者,必取寇虏,乃听之。” 汉 桓宽 《盐铁论·伐功》:“夫以小国 燕 赵 ,尚犹却寇虏以广地。”《后汉书·南蛮传序》:“ 乔 因其将吏,旬月之闲,破殄寇虏。”《陈书·谢嘏传》:“ 世祖 前后频召之, 嘏 崎岖寇虏,不能自拔。”
虏尘 虏尘 虏尘是一个汉语词语, 拼音是:lǔ chén, 释义:是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。
遗虏 遗虏 遗虏,汉语词语,拼音是yí lǔ,释义是残敌。

含有虏的成语和解释

成语拼音/解释
成则为王,败则为虏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,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,称帝称王;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,被称为俘虏。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,无人敢责难,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。
搴旗虏将 搴:拔取;虏:俘获。拔取敌旗,斩杀敌将。形容勇猛善战
志枭逆虏 袅:悬头示众,引申为消灭;逆虏:敌人。指立志消灭敌人

其他汉字组词

Copyright © 2022-2024 汉字大全www.hanzidaqua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