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汉字大全 > 组词大全 > 牍字组词大全

牍字组词大全,牍字成语

牍字的常见组词有:还可以根据词语的字数、字的位置、组词是否为成语来分类查看组词信息。

牍字相关信息

  • 拼音
  • 部首
  • 总笔画12画
  • 汉字编码统一码:724D,五笔:THGD,仓颉:LLJNK,郑码:NXTG,四角:24084

牍dúㄉㄨˊ 古代写字用的木片:文~(公文)。尺~(书信)。案~。 古代乐器名。

含有牍的词语和解释

词语拼音/解释
谳牍 谳牍 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二》:“ 南皮 张副使 受长,官 河南 开归道 时,夜阅一讞牍。”《清史稿·刑法志一》:“ 高宗 临御六十年,性矜明察,每阅讞牍,必求其情罪曲当,以万变不齐之情,欲御以万变不齐之例。”
两牍 两牍 两牍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liǎng dú,是指原告之诉状和被告之答辩状。
判牍 判牍 批阅公文。 清 薛福成 《庸盦笔记·史料一·咸丰季年三奸伏诛》:“是时 周文勤公 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,而 肃顺 亦为户部尚书,同坐堂皇判牍。
讯牍 讯牍 词语讯牍 拼音xùndú 注音ㄒㄩㄣˋㄉㄨˊ 引证解释问候的书信。宋胡宿《谢子庄知郡启》:“遐记朋簪之旧,荐贻讯牍之华,执玩以还,感藏无斁。”宋胡宿《谢运使部中启》:“枉襃华之讯牍,敦茂悦之襟情。”
简牍 简牍 简牍,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,为未编成册之称。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,指的是竹简、木简、竹牍和木牍。在纸发明以前,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,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直到今日,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、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,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。
吏牍 吏牍 吏牍,汉语词语,读音是lì dú,指公文;官方文书。
札牍 札牍 札牍,读音是zhá dú,汉字词语,借指簿册,出自《骂尸虫文》。
牍尾 牍尾 牍尾 ,是汉语词汇,解释为文书的末端。
木牍 木牍 牍以木牍为多。把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条上叫做竹简或木简;写在较宽的竹片或木板上叫竹牍或木牍。
遗牍 遗牍 遗牍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yí dú,是指前人遗留下来的信件。
往牍 往牍 往牍,是汉语词汇,解释为犹往牒。
章牍 章牍 公文 《新唐书·王世充传》:“又诏西朝堂听寃诉,东朝堂延谏者。繇是章牍填委,观省不暇。”
牒牍 牒牍 dié dú 牒牍(牒牍) 公文。 汉 王充 《论衡·超奇》:“夫鸿儒希有,而文人比然;将相长吏,安可不贵?岂徒用其才力,游文于牒牍哉?”
援牍 援牍 援牍,拼音是yuán dú,是汉语词汇,解释为执简。谓写作。
尺牍 尺牍 尺牍是一个词语,读音为chǐ dú,指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木简;信札,书信;文辞或者墨迹,字迹。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,但多长一尺左右,故有“尺牍”之称,多用于书法、绘画。在纸张发明之前,用竹木或帛,制成尺把长的版面,用以书写记事,叙情表意,传递消息,因此有尺素、尺函、尺牍、尺鲤、尺笺、尺翰、尺书等多种称谓,其中以尺牍用的最早也最多,故成为信件的代称。
留牍 留牍 liú dú (留牍) 积压文案。 清 江藩 《汉学师承记·武亿》:“赐同进士出身,以知县用。辛亥,选 山东 博山县 ,讼无留牍,祷雨即降。”
谬牍 谬牍 miù dú 谬牍(谬牍) 谓错误地记载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》:“国勋必书,史不谬牍。”
书牍 书牍 书牍,汉语词汇。 拼音:shū dú 释义:简牍书信之类的总称。
让牍 让牍 让牍是一个汉语词语,拼音是ràng dú ,意思是让表。
玉牍 玉牍 玉牍是汉语词汇,读音yùdú,指玉简。

含有牍的成语和解释

成语拼音/解释
连篇累牍 连:连接;篇、牍:古代写字用的竹筒和木板;累:重叠、堆积。指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一件事。形容文辞冗长。
案牍劳形 文书劳累身体。形容公事繁忙。
连章累牍 同“连篇累牍”。
长篇累牍 累:重 叠;牍:古代写字用的木板。篇幅很长的文章。
案牍之劳 案牍:公文。办理公文事物的劳累
累牍连篇 指用过多的篇幅叙述。
盈篇累牍 形容文辞冗长。
案无留牍 案:狭长的桌子;牍:公文。桌上没有积压的公文。形容办理公务及时
苞苴竿牍 苞苴:蒲包,指赠送的礼物,引申为贿赂;竿牍:竹简为书,指书信,这里特指请托信。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,去探访人。指行贿请托。
连帙累牍 同“连篇累牍”。
文牍主义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。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,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
连编累牍 牍:古代写字的木片。形容篇幅过多,文辞长

其他汉字组词

Copyright © 2022-2024 汉字大全www.hanzidaqua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2001971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