岐的意思解释,岐拼音怎么读
基本字义
岐qíㄑㄧˊ
- 〔~山〕山名,在中国陕西省。
- 〔~黄之术〕指中医的医术。“岐”,岐伯;“黄”,黄帝,相传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医家之祖。
- 同“歧”。
详细解释
- 岐 qí
〈名〉
- (会意。从山,从枝省,支亦声。本义:古地名。陕西岐山县。又山名)
- 岐山 [Qishan mountains]。因山有两枝,故名。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。上古称“岐”
- 王用享于岐山。——《易·升》
- 又如:岐阳(岐山的南边;旧县名);岐周(西周。周初立国于岐山,所以称岐周)
- 同“歧”。物的分支或事有分歧 [branch]
- 即歧趾而胪情。——张衡《思玄赋》
- 又如:岐路(岔路);三岐路口;岐首(两个头);岐旁(岔路,两通的道路);岐路人(宋代称民间卖艺的人。也作岐路或路岐人)
〈形〉
- 通“崎”。崎岖 [be rugged and rough]
- 汝阴太守 曹武,思所以获免,阴蒙避迴,岐岖自列。—— 陆机《谢平原内史表》
〈动〉
- 通“企”。踮起脚跟 [stand on tiptoe]
- 诞实匍匐,克岐克嶷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
国语词典
- 岐 qí ㄑㄧˊ
〈名〉
- 参见「岐山 」条。
- 事物的分支。
- 《后汉书·卷三一·张堪传》:「桑无附枝,麦穗两岐。」
- 姓。如晋代有岐盛。
〈形〉
- 分岔的。
- 《吕氏春秋·慎行论·疑似》:「此愚人之所大惑,而圣人之所加虑也,故墨子见岐道而哭之。」
康熙字典
〔古文〕𨙾㟚【廣韻】巨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翹移切【正韻】渠宜切,𠀤音跂。【說文】山名。后稷十三世孫古公亶父始居此。【詩·大雅】率西水滸,至于岐下。【一統志】山有兩岐,故名。【六書故】一在今鳳翔府岐山縣,禹貢導岍及岐,是也。
又山海經,岐山,狐岐之山,在今汾州介休縣,勝水出焉,東北會於汾,禹貢治梁及岐,是也。
又州名。本雍州地,後爲秦都,漢爲扶風郡,元魏置岐州,唐改鳳翔府,號西京。
又路岐也。【釋名】物兩爲岐,在邊爲旁。【爾雅·釋宮】二達謂之岐旁。【註】道旁出也。【列子·說符篇】亡羊者曰:岐之中又有岐,不知所之,所以返也。
又峻也。【詩·大雅】克岐克嶷。【朱傳】岐嶷,峻茂之貌。
又姓。【正字通】黃帝臣岐伯,唐岐靈岳。◎按《集韻》翹移切,音祁。周文王所封地。
又常支切,音坻。山名。
又渠羈切,音奇。地名。
又章移切,音支。分也。與諸家音切相齟齬。今不从。 【集韻】本作𨙸。【韻會】或作歧。
外语翻译
- 英语:high; majestic; fork in road
- 德语:abweichend, divergierend ,Qi (Eig, Fam)
- 法语:divergent,escarpé
说文解字
𨙸或从山。支聲。因岐山㠯名之也。𨙸或者、岐之或字。謂岐卽𨙸邑之或體也。又云因岐山㠯名之。則又𨙸邑岐山畫爲二字矣。考岐山見於夏書、雅、頌、漢志。𨙸邑因岐山以名。𨙸邑可作岐。岐山不可作𨙸。薛綜注西京賦引說文。岐山在長安西美陽縣畍。山有兩岐。因以名焉。此說文山部原文也。山有兩岐、當作山有兩枝。山有兩枝、故名曰岐山。疑後人移入於此而刪改之。學者讀此可以刪邑部之岐專入山部矣。○按漢書地理志曰大王徙𨙸。曰襄公將兵救周有功。賜受𨙸酆之地。郊祀志曰大王建國於𨙸梁。匈奴傳曰秦襄公伐戎至𨙸。皆作𨙸。𨙸周字也。而岐山字地理志皆作岐。是可證𨙸岐之別。
方言集汇
- 国际音标: tɕʰi˧˥
- 唐代读音: ghiɛ
- 日语读音: EDAMICHI
- 韩语罗马: KI
- 现代韩语: 기
- 客家话: [客英字典] ki1 [宝安腔] ki1 ki2 [梅县腔] ki1 [陆丰腔] ki1 [东莞腔] ki2 [台湾四县腔] ki1 [客语拼音字汇] ki2 [海陆腔] ki1
- 粤语: kei4
- 潮州话: gi1(ki) gia6(kiă)
- 近代音: 溪母 齊微韻 平聲陽 奇小空;
- 中古音: 群母 支韻 平聲 祇小韻 巨支切 三等 開口;
- 上古音: 黄侃系统:溪母 齊部 ;王力系统:羣母 支部 ;